两年的改革实践,河南省永城市人民法院信访案件同比下降15%以上;在新收民事案件增加的情况下,平均审理天数同比缩短23.1天
改革后的法庭形成“一法庭、三团队”工作格局,团队成员经常一同研究业务,不断提升工作质效
法院是守护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,如何更好地守住、守好这道屏障,一直是法院人努力的方向。
为解决执行存案多、新收案件增量大、执行信访不断等问题,河南省永城市人民法院在人民法庭探索“立审执”协调运行工作模式。
如今,通过两年的改革实践,该院的审判执行质效均有明显提升,受理诉前调解案件占一审民事案件近7成;执行案件结案率近80%;信访案件同比下降15%以上;在新收民事案件增加的同时,平均审理天数同比缩短23.1天,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。
难题
执行工作案多人少人、民法庭参与基层治理底气不足、“立审执”协调不足
2019年6月11日,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《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纲要(2019—2023)》,深入推进执行体制改革是执行工作纲要的主要任务之一。
据介绍,2018年、2019年永城市人民法院连续两年新收民事案件超万件,执行案件数量随之水涨船高,新收执行案件增量大、旧存执行案件数量多,执行工作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突出,办案质量和效率明显下滑,执行质效指标落后。同时,执行工作信访投诉高位运行,执行不廉洁、不规范,消极执行、违规终本等问题不断出现。
同时,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,对人民法庭参与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但在审执分离的模式下,人民法庭仅作为院本部之外的审判庭存在,职能单一,人员有限。
以永城市人民法院高庄法庭为例,在改革之前由1名审判员、1名法官助理、两名书记员组成一个审理团队,负责辖区内传统民事案件的审理。对群众而言,即使法庭就在家门口,立案、执行还是要到院本部,法庭并不便民,也难以在基层治理大格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。
此外,在“立审执”分离的背景下,立案庭仅对当事人立案材料完整性进行审核,对于当事人的诉讼请求是否具有可执行性并不关注,亦缺乏提示当事人申请保全的积极性;审判法官更多地关注裁判法理正确性,对于判项是否便利执行不会过多关注,也缺乏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的动力。
办案团队
做法
选优配强法庭庭长,形成16人的“一法庭、三团队”工作格局
不破不立!一系列问题,也让永城市人民法院意识到,需要通过一系列改革,扭转局面,解决面临的难题。
如何改革?该院采取了多种措施。
在充分讨论调研的基础上,该院首先确定了“全员参与、强基导向、关口前移、审执协调”的改革思路。
2020年年底,该院以内设机构改革为契机,选优配强法庭庭长,实行双方选择,制定了《中层副职及一般干警岗位双向选择实施方案》,内设部门由原来的19个精简至10个,选任业务能力强、群众评价高的7名中层正职担任法庭庭长,再由法庭庭长与副职、一般干警按照自愿、倾斜照顾法庭的原则实施双向选择,在法庭组建诉前调解团队、审判团队、执行团队。
经过双向选择,7个法庭均形成员额法官2人、法官助理2人、书记员7人、法警2人、司机1人、特聘调解员2人,共16人的“一法庭、三团队”的工作格局,实现了法庭队伍的专业化、年轻化。
成绩
全院办案效率提升
明确案件繁简标准,85%的“简单”案件由人民法庭审理和执行
今年1至10月,该院7个法庭共办理民事案件7354件,占全院民事案件的68.17%,平均审理天数27.89天,调解率29.06%,服判息诉率93.54%。
让简单案件进入“快速解纷道”,让疑难复杂案件进入“精审提质道”,繁简分流有利于解决案多人少的矛盾。
为此,该院制定了《关于立案、审判与执行工作协调运行暂行办法》,打破原有庭科室结构,明确案件的繁简标准。
成立道交团队办理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纠纷和与保险有关的案件。
民一、民二普通团队办理劳动争议、人事争议,与公司、证券、票据有关的民事纠纷,适用特殊程序审理的案由,确认合同效力纠纷、建设工程合同等与房地产有关普通程序适用率较高的案件。道交团队、民一、民二审理的案件,由该院执行局团队负责执行。
另外85%左右的简易程序适用率较高的案件由人民法庭审理和执行,追求“速裁速执”。
诉源治理成效显现
把诉前调解摆在与立案、审判、执行同等重要的位置,为法庭配置调解团队
今年1至10月,该院共办理诉前调解案件6314件,调解成功2307件,调解成功率36.54%,平均调解用时15.43天。
让矛盾在源头化解。该院为7个法庭配置调解团队,并与永城市委政法委、市司法局共同制定《关于联合开展“法宁四野永治久安”乡村综合治理的工作方案》,制定《永城市人民法院诉调对接暂行规定》,进一步明确诉前调解范围、委派委托调解流程、调解期限、特邀调解员管理办法、调解员的奖惩等。
该院通过积极沟通协调,获得各部门支持,将调解经费纳入财政预算,极大调动调解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。
执行质效显著提高
调解、审判、执行3个团队同在一庭,让“立审执”工作更加协调、高效
今年1至10月,该院共受理首次执行案件3506件,与2019年同期相比减少1278件,通过诉源治理和“立审执”协调运行,最大限度保障案件后期的执行。
调解团队、审判团队、执行团队同在一庭,做到了高效沟通、及时传导,协同合作进一步提升,各环节衔接更加顺畅,减少了流程内耗,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与办案质量。
据介绍,以往审判团队往往缺乏诉讼保全的积极性,在审执协调的模式下,审判团队对保全更加主动,积极引导当事人申请诉讼保全,在作出裁判文书后也会更加主动地督促当事人履行。同时,执行团队通过执行保全系统能够为审判团队在送达、财产查明方面提供有力支持。
公众安全感满意度全省第一
经过两年的推进,“立审执”协调运行已成为该院7个法庭内化于心的工作模式,真正实现了便民、利民
在2020年全省公众安全感和政法机关执法公众满意度调查中,永城市人民法院位居第一。
今年,该院新增信访案件89件,同比下降15.24%,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,信访投诉量不断下降。
审判执行质效方面,该院今年新收民事案件9093件,同比上升19.71%,结案8340件,结案率88.10%,平均审理天数38.41天,同比缩短23.1天,调解率25.89%,降低了0.06个百分点;新收执行案件4447(4945)件,同比下降1.48%(与去年同期持平),结案3514(3951)件,结案率76.44%(77.46%),平均执行天数53.04(55.36)天,同比缩短了63.12(54.38)天,执行到位金额3.83(4.20)亿元。新收案件与旧存案件同步减少,审判、执行质效良性互动、同步提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