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-> 图片新闻

芒山法庭对村书记进行专题培训,助力土地纠纷化解

发布时间:2025-08-05 17:21:00


在薛湖镇生机盎然的田野间,土地承载着农民的希望,更是乡村和谐稳定的基石。为有效破解农村土地纠纷“剪不断、理还乱”的治理难题,筑牢基层矛盾化解的“第一道防线”,永城市人民法院芒山法庭积极延伸司法职能,于2025年7月28日上午深入薛湖镇,为全镇村书记送上了一场“靶向精准、实用管用”的农村土地纠纷化解专题培训。以法治思维深耕“田间地头”,为基层治理“主心骨”赋能,全力护航乡村和谐稳定。

此次培训,直面乡村治理中情感与利益深度交织、历史遗留问题复杂、证据认定困难的土地纠纷“最难考题”。村书记身处矛盾调处最前沿,每一次介入都直接关系到一村安宁与乡亲生计。依法、有效、稳妥地化解土地矛盾,是守护乡土和谐的关键所在。芒山法庭此举,正是将司法服务关口前移,为基层治理者注入法治动能。

一、精准指引,法律利剑破难题

针对薛湖镇高发的五类土地纠纷,芒山法庭负责人崔丹丹以《农村土地承包法》、《土地管理法》、《民法典》等法律法规为基石,条分缕析,提供清晰指引:

承包经营权纠纷:坚守“增人不增地,减人不减地”政策底线,明确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随意收回土地,依法保障外嫁女等特殊群体的继承权益。

土地流转乱象:大力倡导签订书面合同,警示口头协议效力风险,强调流转不得改变农用地性质,流转费拖欠及地上物处理须严格依约依法。

权属边界之争:确立土地权属证书的核心证据地位,坚持历史与现实并重,强调协商前置,明确政府确权是诉讼必经程序。

征地补偿分配:要求分配方案必经民主议定程序,安置补助费归属被安置人,坚决捍卫外嫁女、新生儿等群体的法定权益不容剥夺。

宅基地矛盾:严守“一户一宅”原则,明晰非集体成员继承房屋不得翻建,依法妥善处理相邻通行、排水等纠纷。

二、固守原则,调解基石不可逾

调解绝非无原则妥协,必须牢牢恪守五大法治生命线:

合法合规:协议内容严禁突破法律政策框架(如禁止农地非农化)。

自愿平等:坚决杜绝强迫诱导,保障各方充分、平等的表达权利。

尊重事实:一切调解以基本事实为基础,避免“和稀泥”埋下隐患。

公平公正:在法律框架内寻求利益平衡点,兼顾历史成因与现实状况。

诚实信用:各方需如实陈述,达成的协议应自觉履行。

三、实战赋能,锦囊妙计解纷争

如何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化解矛盾的利器?

固证为先:第一时间介入,引导固定权证、合同、证人证言,做好现场勘验记录。

法律为尺:清晰告知法律底线与诉讼风险,在合法空间内寻求情理交融的平衡点。

善解心结:用心倾听情绪诉求,善用乡规民约唤起乡情乡谊,促进互谅互让。

程序护航:涉及集体利益的征地款分配等事项,必须严格履行民主议决、公示公开程序。

借势聚力:面对疑难复杂纠纷,主动联动司法所、法庭及乡贤等力量协同化解。

书面为凭:达成的调解协议务必书面化,清晰载明事项、解决方案及履行期限。

四、源头治理,防患未然固根本

化解矛盾于田间,更需预防纠纷于事前。聚焦源头治理是村支书工作的重点:

普法常态化:用农民听得懂的“乡土话”宣讲土地法规和典型案例。

管理精细化:协助规范土地确权登记,加强土地流转合同备案管理。

村务透明化:确保土地承包、流转、征收等重大事项全程阳光操作,接受监督。

排查动态化:建立健全机制,对苗头性、倾向性问题早发现、早介入、早化解。

芒山法庭此次精准赋能培训,将法治的种子深植于基层治理的沃土,为村书记们配备了依法化解土地纠纷的“工具箱”和“路线图”。展望未来,当麦浪翻滚而无争地之扰,当炊烟袅袅而无阋墙之忧——这幅承载乡愁的和谐画卷,正需要村书记们以法律为犁铧,深耕细作于薛湖大地。芒山法庭将持续深化“庭所联动”机制,做基层纠纷化解的坚强后盾,与广大村书记携手,共同筑牢乡村和谐稳定的法治堤坝,为乡村振兴贡献坚实的司法力量!


关闭窗口

您是第 15586765 位访客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